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丨看!这是我们的阿勒泰
和衷共济结硕果,凝心聚力续华章
看!这是我们的阿勒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这是一方沃野,金山银水,牧歌悠扬;这是一颗明珠,山河锦绣,文旅兴旺;这是一块宝地,矿产富集,“风”“光”无限;这是一片热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这里,就是我们的阿勒泰,充满活力的乐土。
2024年12月10日,滑雪爱好者在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体验冰雪乐趣。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自治区成立70年来,阿勒泰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团结带领下,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推动阿勒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寸山河的增色、每一份百姓的收获,都与自治区砥砺奋进的步伐同频共振,凝结着阿勒泰儿女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的奋斗力量。
满目繁花竞芬芳:发展全域,繁荣四季
绿水青山织锦绣,冰天雪地焕新颜。
素有“金山银水”美誉的阿勒泰,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冰雪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也是“中国雪都”,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拥有喀纳斯湖、可可托海等33处世界级旅游资源、122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不仅集中体现了新疆“自然+人文”的双重优势,更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价值,是来疆游客必到的旅游目的地。
“人间净土”喀纳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鲜为人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国家5A级景区,其发展历程是阿勒泰文旅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动缩影。
喀纳斯景区观鱼台。资料图
“喀纳斯旅游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退休干部、原阿勒泰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史发强说,当时,在沿海省区市发展旅游业的影响下,布尔津县以喀纳斯湖为重点,开启了旅游业的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喀纳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路通了,宾馆建起来了,旅游服务也逐渐完善。2007年,喀纳斯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名声越来越响亮,游客数量也迅速增多。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8年,喀纳斯景区接待游客量从4.6万人次增加到37.6万人次,增长了8倍。到2024年,喀纳斯景区接待游客533.8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了14倍,实现旅游收入93.2亿元。
图为自驾游客开车行驶在阿禾公路上。资料图
山川不语,青绿作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二十字箴言,如椽巨笔,在金山大地绘就了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
中国西北之北,阿尔泰山巍峨挺拔、绵延千里。及至冬日,天地一片苍茫。
一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启发了这里的人们:雪是自然赠予的发展禀赋。于是,他们开山通路、架线联网,在莽莽雪山中寻觅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阿勒泰牧民的“猫冬”变成了“忙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牧场,迈向祖辈未曾抵达甚至不敢想象的远方。
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在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看夕阳。资料图
聚焦国家赋予阿勒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的新定位新使命,阿勒泰正加快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冰雪运动目的地,已建成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三大5S级滑雪场,当前正在推进吉克普林、将军山等国际滑雪度假区的升级建设,吉克普林将建设成为亚洲单体接待规模第一的世界级滑雪度假区。
在此基础上,阿勒泰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加密了与主要客源地的航空航线和铁路班次,为游客提供“金山之夏”“草原盛宴”等多元化的旅游文化体验。围绕提升餐饮住宿水平,启动星级酒店建设,在重点景区推出小份菜、平价菜等,让游客的体验感全面升级,建立起“此生必须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深度情感连接。
阿勒泰雪都机场。资料图
理念一变天地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勒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富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如今,阿勒泰将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旅产业为切入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预计今年阿勒泰旅游总人次将突破4500万,其中冬季游客可达2000万人次。
千帆竞渡热潮涌:挖潜增能,向质向新
翻开历史的卷轴,感受镌刻于时光中的奋进故事。
自治区成立70年来,一代代阿勒泰儿女接续奋斗、耕耘前行,在广阔的金山大地上,创新的力量正在喷涌。
不断攻关、持续突破,这是阿勒泰的坚韧。
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阿舍勒铜矿远景。资料图
阿勒泰是世界三大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已发现矿种4大类94种,占全疆拥有矿种数153种的61%,占全国拥有矿种数173种的54%。矿产资源既是工业“粮食”,又是民生“粮食”。近年来,阿勒泰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成绩斐然,投入近7亿元勘查资金,新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1000亿元,成功勘探到高纯石英砂等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
思路决定出路。阿勒泰创新竞争性出让机制,积极推动矿业权市场化配置,近两年来,累计出让矿业权141个、探矿权58个、采矿权83个,累计收益超过87亿元。
不断创新拓宽矿业发展“新蓝海”。阿勒泰坚持全面推进绿色开采、清洁运输、循环利用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现有1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同时,加快传统矿业转型升级,目前已落地锂电、高纯石英砂、电子化成箔等9个新材料项目,投资规模达124亿元,有效推动了优势资源转化。
布尔津县粤水风电厂。资料图
调整结构、逐绿前行,这是阿勒泰的勇毅。
阿勒泰是新疆水、风、光资源富集区,清洁能源资源总量达5.5亿千瓦。今年,在自治区的支持下,阿勒泰在建清洁能源项目26个,总装机规模1027万千瓦,年内可并网550万千瓦,计划完成投资237亿元,年内将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坚持全链条发展。今年,阿勒泰签约、洽谈硅铁合金、化成箔、高纯石英砂等工业项目15个,预计总投资258亿元,可实现产值490亿元、利税46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同时,围绕提升绿电就地消纳能力,8个算力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可配套新增清洁能源500万千瓦左右,算力项目就地消纳电力5亿千瓦时左右,绿电消费比例达100%,新增产值10亿元。
2024年4月2日,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光伏电站,一排排蓝色的单晶硅组件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耀眼。资料图
随着清洁能源建设规模大幅提升,许多风机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前来投资,6家风机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开工,基本形成风机、塔筒、叶片“三大件”全产业链本土化制造,可新增投资7.2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近1亿元。
乘势而上,开放共赢,这是阿勒泰的自信。
阿勒泰毗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三国,是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立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阿勒泰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持续加强与周边毗邻州(省)的务实合作,积极主动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先后建成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吉木乃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新疆首个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陆路口岸;塔克什肯口岸通关货运量连续6年居全疆公路口岸之首。
吉木乃口岸。资料图
增产提质,转型升级,这是阿勒泰的底气。
粮安天下安。阿勒泰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牧业,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增速排名全疆第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沙棘、黑加仑、食葵、驼奶、冷水鱼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中,阿勒泰大果沙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持续延长;旺源驼奶品牌畅销区内外;冷水鱼养殖规模跃居全疆前列。
石榴花开映北疆:多元一体,美美与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划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阿勒泰这片土地,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走来——
吉木乃县草原石城通天洞遗址。资料图
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将新疆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4.5万年前,证明阿勒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跃地。一部阿勒泰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由多元走向一体的交融史。
阿勒泰这片土地,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
七十余年前,在阿勒泰深山的一个小镇——可可托海,3万多名工人、技术员用生命和汗水,开采出了锂、铍、钽、铌、铯等众多稀有金属和稀有矿物,有力支持了我国国防和航空航天事业。在可可托海一代又一代人的淬炼中,诞生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1963年起,青河县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含辛茹苦收养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10个孤儿,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医生毛里夏里甫·哈帕,行医四十多年,送诊牧区,走遍福海县的每一个自然村,他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扎根基层的“蒲公英”……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资料图
阿勒泰这片土地,充满邻里和谐的温暖旋律——
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览景社区内,爱心理发、托管中心、老年饭桌、雪板寄存等惠民服务,于细节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有32个民族居住的福海县,探索形成了边疆治理“乌伦古经验”并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以基层“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阿勒泰市红墩镇萨亚铁热克村的“户儿家”文化大院是始于1861年的多民族聚居村落,历经160余年的发展,从最早的40户人家互融共生,发展到现在的265户783人,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事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物理空间的互嵌推动心灵互嵌,交往的深入带来思想认同。
9月9日,各族老人在阿勒泰市红墩镇萨亚铁热克村的“户儿家”文化大院聚会。新华社
和睦的阿勒泰,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
奋进的阿勒泰,从阿尔泰山脚下到额尔齐斯河岸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心凝聚、人民富裕,美丽阿勒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昂扬的阿勒泰,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地区,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9人、集体15个,打造互嵌式社区69个、互嵌式小区449个、互嵌式村394个,连续43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激励着全地区各族群众继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9月6日上午,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田径场内国歌嘹亮,首届本科新生与校领导、阿勒泰地区政府代表及全体教职工齐聚,共同参与校区首个开学典礼。 资料图
江山万里,民生至上。今日之阿勒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日新月异的城乡环境刷新着城乡“颜值”,民生红利带给百姓幸福感;今年,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首批本科生开学,结束了阿勒泰没有本科教育的历史;“家乡人游家乡”“雪都人民冰雪游”等旅游惠民活动,让各族群众更有共赴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底气与自信。
风卷一帆新,潮平两岸阔。在这个秋阳杲杲、硕果累累的秋日,回望来路,展望未来,我们满怀喜悦,充满期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阿勒泰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干字当头、善作善成,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