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这双唐代蒲草鞋,藏着古人多少智慧?
高温天气,现代人在家靠空调、出门穿凉鞋,而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蒲草鞋,展现了古人的消暑智慧。这双“凉鞋”编织精巧,透气耐用,竟与如今的“环保舒适”理念不谋而合。
这双蒲草鞋长24.5厘米,采用柔韧的蒲草精心编织而成,纹路细密,造型别致。其鞋尖微微上翘,并装饰有两个对称的圆珠。这种设计暗藏古人智慧——当时人们多穿曳地长袍或裙装,高翘的鞋头能托起衣摆,既防尘又便于行走。
与普通稻草编织的草鞋不同,这双蒲鞋还设计了鞋帮,结构更接近现代布鞋,兼顾稳固与透气。在炎炎夏日,这种天然材质的凉鞋既清爽又舒适,深受唐代百姓喜爱。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的设计依然时尚前卫,堪称可复刻的国潮经典,完美诠释了古人“实用即美学”的生活哲学。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蒲草鞋。
新疆出土的这双唐代蒲鞋,其编制工艺虽与中原草鞋相似,但质地更为紧密结实。在考古发现中,这类易腐的草编实物能完整保存至今实属罕见。根据同墓出土的《武周请车牛运载马草》等文书,我们得以确认它来自武则天执政时期,是随着丝路商队的驼铃声远道而来的生活珍品。
与蒲鞋相伴出土的,还有蒲席、藤盒、漆碗等日常器物。这些文物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唐代生活画卷:在炎炎夏日,人们穿着透气凉爽的蒲鞋,使用天然材质的器具,展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这双穿越时空的蒲鞋最令人动容的,不仅是它保存完好的形态,还有其中蕴含的生活哲学:柔韧的蒲草驯服了西域的风沙,细密的编织承载着匠人的心意,上翘的鞋头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当现代人在40℃的高温中寻找清凉时,这双千年前的“凉鞋”依然在诉说着——真正的舒适,源于对自然的尊重与巧思。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