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对话丨绿色引擎 驱动未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近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北疆组成员走进木垒,就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多产业融合情况,采访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委书记王荣。
“木垒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握政策机遇,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王荣说。该县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将产业规模从5038万千瓦提升至8058万千瓦,为全疆县级规划规模最大;累计获批容量达2651万千瓦,建成全疆首个县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2025年2月,新增1000万千瓦项目集中开(复)工,预计年底总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木垒着力构建“建设、发电、输送、储能、用能、制造”六位一体的新能源发展模式。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其中,凌远重工(新疆)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填补了自治区风电大型锻造件制造的空白,标志着木垒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们创新探索‘新能源+’模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升级。”王荣在谈及多产业融合发展时介绍。在“新能源+工业”领域,木垒深耕装备制造业,布局氢能“制、储、运、用、加”一体化发展,今年计划实施的30万千瓦氢储能站、大浪沙氢能综合示范项目,将带动氢能相关新兴产业发展。
“新能源+农业”方面,木垒推行“光伏+农业”复合模式,在华电木垒光伏园区根据作物生长特性规划种植布局,实现发电与种植结合,既增加土地收益,又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能源。
“新能源+服务业”也亮点突出,当地还将新能源项目与旅游结合,打造特色观光产品,并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管理调度。
面向未来,木垒锚定“双千双百双基地”目标稳步前行。到“十四五”末,将实现风光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超160亿千瓦时、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力打造自治区级新能源基地和面向新疆、辐射中亚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五五”期间,木垒提出“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两个基地、加快三区建设、补齐四个短板”发展思路,谋划29个重大项目与8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化多产业融合发展。
木垒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民心,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中贡献木垒力量。从新能源产业发展到多产融合,再到未来规划,木垒正以新能源为动力,稳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