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喀什优棉”推动棉纺全链条向优发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七月盛夏,走进新疆棉田,簇簇白色花朵覆盖在田野上,一眼望不到边。莎车县阿扎特巴格镇亚普玛村种植户刘新宁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根据测产,今年产量能提升20%,感谢上海援疆企业的帮助。”
过去,刘新宁的900亩地里种了4个品种的棉花。 “以前选种靠农资销售人员介绍,也不敢只种一个品种,有些种植户也会专门挑便宜的种子种。”刘新宁说。
杂乱的品种导致喀什棉花纤维品质不好,农户种出的棉花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针对这一情况,2024年10月,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策划启动了“喀什优棉”品牌战略,以品牌与标准建设为抓手,以终端市场需求为引领,深耕喀什棉纺产业。
7月18日,新疆川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飞手在用高光谱相机采集棉田生长期数据。葛平助 供图
刘新宁是“喀什优棉”品牌战略的第一批受益者。2024年,承接“喀什优棉”品牌战略标准化、智能化育种生产管理体系的新疆川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巴格吉格代村示范种植了1000亩,最终从30多个品种中优选出4个品种,其中包括源棉8号。该品种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的棉花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虫、纤维品质优、适采性强等特性。
当年丰收季,刘新宁跟着周边乡镇种植大户一起参观1000亩示范田。“棉朵大,个个都是实心的,看着都让人喜欢。”刘新宁说。
莎车县决定在棉花种植面积更大更集中连片的阿扎特巴格镇普及“喀什优棉”这一品牌。阿扎特巴格镇党委书记张同振也正是看到全乡棉花种植端存在的问题,决心借这机遇带动全镇棉花种植产业向新发展。今年开春,刘新宁在地里种下源棉8号。“一开始心里也忐忑,后来看到技术人员经常来田里指导,让我们种植、管护更科学,就放心多了。”刘新宁说。
从播种到施肥到植保,新疆川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星期都派人在地里对农户进行指导,通过智能化测算棉田出苗率和化肥使用率、科学预防病虫害、使用无人机巡视棉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种植户已经看到科学选种、种植在降本增效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7月3日,阿扎特巴格镇组织种植大户召开棉花打顶技术指导现场会。葛平助供图
产业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新疆这片热土注入强劲动力。上海援疆聚焦产业链式发展,首创产业援疆“首席服务官”制度,并成立上海援疆沪喀产业协作联盟,以“组团式”产业援疆激活当地发展一池春水。如“喀什优棉”品牌战略,不仅带动喀什地区棉花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加强沪喀两地的经济联系,为两地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平台。
2024年10月,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在上海市举办“喀什优棉”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发布秀,着重在棉花加工、销售端发力。当年的春夏上海时装周上,时装品牌JUDYHUA携喀什优棉品牌服装服饰系列产品亮相,“喀什优棉”正式进入大众视线。
今年4月,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与喀什地区签订棉花全产业链合作协议,今年秋天,“喀什优棉”X三枪内穿产品系列将通过三枪千家零售终端与消费者见面。6月,喀什地区举办“喀什优棉”推介会,促成棉田机器人、高端服装生产、棉花秸秆高附加值开发等项目签约,意向投资金额达6亿元。
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在喀什发展10余年,过去公司棉花收购很大程度依赖外地收购。在6月的“喀什优棉”推介会上,公司与来自全国的棉纺企业对接洽谈,聆听专家对喀什棉花的分析,对喀什有能力和机会种出高品质棉花充满信心。
一环激活,环环相扣向优,喀什棉纺产业传来更多的好消息。喀什地区未来农业智能研究院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揭牌,将重点攻关棉花产业链“卡脖子”技术。8月,喀什地区还将举办“喀什优棉”产业对接会,吸引棉花全链条更多企业集聚喀什。
“通过推动喀什棉纺织产业在标准引领、科技赋能、品牌增值的高质量发展,‘喀什优棉’战略将实现沪喀两地棉纺织产业链深度合作。”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说。
眼下,棉田长势不错,种植户们也不敢松懈。“技术人员说现在是追肥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刘新宁说,“去年自治区出台棉花质量补贴,今年我们按照高标准种植,定能实现高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