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地》呈现“心中最美的家乡”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9月13日,大型纪录片《新疆大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播出,旋即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观众动情地表示,该片真实呈现了“心中最美的家乡”。
《新疆大地》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支持,新疆广播电视台组织摄制,是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别推出的献礼之作。全片分为5集,依次为《大地的呼吸》《大地的共舞》《大地的守望》《大地的脉动》《大地的交响》,目前已播出的前两集,分别聚焦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以及新一代新疆年轻人充满活力的个体奋斗与人生选择。
该片获得盛赞,被普遍认为视野宏阔、叙事生动、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它不仅展现了新疆震撼人心的自然风光,更着力凸显了成就“美丽新疆”最核心的要素——人。纪录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扎根与坚守、努力与蜕变、传承与创新,生动反映了这片土地日新月异、开放自信的新面貌。片中记录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造林工程、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普氏野马繁育等故事,都是新疆发展历程的真实缩影。
制作团队历时两年,行程超10万公里,运用4K超高清拍摄技术,深入高原雪岭、草原牧场、沙漠戈壁、河流湖泊和城市乡村,记录四季流转中的新疆,从自然、人文、民俗等多重视角,呈现出一个多元、丰满、动人的新疆。
纪录片中的人物故事真实而感人: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存鹏与乡亲们近20年坚持防沙治沙;温宿县柯柯牙种苗场退休技术员田宝远亲历并见证了柯柯牙从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管护站站长蒙坎·吾通拉生在荒野中守护普氏野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格尔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道尔吉·尼玛致力于英雄史诗的传承;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村民王海鹏选择回乡创业,与“晃晃村”的伙伴们共同吃上“旅游饭”;从北京理工大学来到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工作的李龙博士,则立志让机器人前沿技术在这片热土上大展作为……这些鲜活的故事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新疆的活力、温度、信心与热情,并对这片土地产生油然而生的敬意与向往。
“拍摄技术一流,新疆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尽在眼前,从喀纳斯湖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每一帧都如诗如画,极具视觉冲击力。叙事结构紧凑富有层次,信息量充沛,值得反复回味。”新疆大学大四学生曹天若认为,《新疆大地》是近年来新疆纪录片中的代表作品,无论在内容呈现还是技术制作上均体现了高水平。
“纪录片以平实而温暖的视角,记录了生活和工作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展现着新疆的多元与包容,以最打动人的方式讲好新疆故事,增进了理解与认同。”麦盖提县文化馆干部左日古认为,《新疆大地》是一部兼具文化深度和传播价值的优秀作品。
在后续的剧集中,纪录片还将讲述驻守在新疆边防线上的各族护边员与边防官兵共同的家国情怀,一批批援疆干部与当地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新疆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成果,以及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的重要作用。